1.沈吉明,1939年出生于上海市奉贤区,男,大专文化,馆员职称,上海市广播电视学会会员,上海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1957年参加工作,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退休。现为奉贤广播电视台第三党支部(由退休人员组成)书记。1954年毕业于江苏省立松江中学初中部,1957年毕业于江苏省立松江师范学校中师部,1990年毕业于上海电视大学。1958年任中学教导主任,1960年在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进修,1965年在上海市文艺创作班进修,1973年在上海市文学创作班进修,1978年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中文函授班学习,1985年《人民文学》第一期函授班毕业。1964年参加“四清”工作队,1965年调入公社机关任文教宣传干部、党委秘书,1972年任奉贤县文化馆创作组负责人,1979年至1981年任《解放日报》记者、市郊版文艺编辑,之后回奉贤,在机关工作,1991年任奉贤广播电视台副书记、副台长,同时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奉贤记者站站长、长江三角洲新闻协作区理事、中国沿江沿海广告协作区常务理事。1999年至2010年任《奉贤企业报》主编。2013年起被奉贤广播电视台聘任,专职撰写《奉贤广播电视台史》,同时在微信和奉贤网络电视台推出中国广播电视史上首档用奉贤方言播出的新闻类节目《老汤姆茄山河》,由其编方言稿及播音。数十年来,在省市级以上报纸、杂志上发表的诗歌、歌曲、故事、小说、散文、评论、通讯等作品有380多篇,在市级以上文艺汇演中演出的戏剧、曲艺、表演唱、歌舞、小品等节目有60多个。主要著作有《南上海方言》、《上海俗语选》、《沈吉明作品选》、《金汇志》、《忘我勤博人生长》等,合计300多万字。2010年起,相继在新浪、东方、新华、凤凰、网易、新民、百度等网站开设了博客、贴吧,至2013年底已发表各类原创博文500多篇。1967年被评为上海市群众文化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11年其家庭被评为上海市学习型家庭示范户。
2.洪金龙,浦东张江杨家镇人, 生于1939年2月。历任教师、文化站干部、影剧院经理、《川沙报》编辑。曾任《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科技报》、《上海老年报》、《东方城乡报》、浦东广播电视台、《浦东老龄》等媒体通讯员。退休后,返聘张江镇文广中心,任《张江科技文化》报(现为《新民晚报》社区版《今日张江》)责任编辑。曾参与《张江镇志》、《张江钩沉》、《浦东老镜头》、《黄炳权》等著作的编写。数十年来在市、区级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
3.孙韶峰,男,1970年生于上海浦东。现供职于上海国有大企业。《新金山报》记者、编辑。政工师。1986年开始诗歌散文创作,曾用笔名鹤鸣、清音、夏花、山阳等发表文艺作品,零星散见于报刊杂志。通讯《收藏这段屈辱史》获得2013年度上海市企业报好新闻一等奖。
……